【黃崢】如何通過創新思考登頂社交電商之王?講座課程簡介:
1、尋找方向 ? 黃崢立志要做電商,所以2006年回國后,站過半年的柜臺,賣手機,了解零售的本質和用戶心理。 2007年創辦歐酷,售賣3C產品,雖然一年也有幾個億的收入,但是沒賺到什么錢。 一次峰會上,在劉強東演講過后,他發表了一段感言,他說:以我當時的年齡、閱歷、資源和團隊,我永遠不可能打敗劉強東。” 如果你認為這是他在示弱就錯了,他緊接著說了一句:一定程度上講,我跟他是兩代人,我需要用自己的身家性命跟他拼嗎?沒必要。” 所以,2011年黃崢把歐酷賣給了蘭亭集勢,只留下了技術團隊。 2015年4月,拼好貨上線,通過微信H5頁面,試水社交電商,八個月活躍用戶破千萬,日訂單量逾百萬。
2、低端切入 ? 當拼好貨這個MVP跑通之后,黃崢不是簡單的復制,拼多多對供給需求進行了重組。 一方面低端市場,大量的人上網了,但是還沒有在淘寶京東購買過商品。 另一方面,2015年淘寶打假”,一鍵刪除了24萬家低端商家,同年京東也放棄拍拍,這些供應鏈被拼多多整建制的收編了。 拼多多最重要的是實現了商業模式再造:從以貨為中心到以人為中心。 傳統的電商模式是搜索邏輯,是人找貨的流量邏輯; 社交電商的邏輯是分發邏輯,是貨找人的人的邏輯。 從0做到1000億,淘寶用了5年,京東用了10年,拼多多只用了2年。 本質上,這就是信息分發和連接效率的提升。 互聯網下半場的發展就是產業互聯網,任何一個傳統行業都有機會誕生一個像阿里一樣的平臺公司,比如貝殼。
3、普惠價值 ? 面對賣假貨的爭議,拼多多自己的思考是:我們在中國的經濟中,扮演什么角色?自身價值是什么?解決了什么社會問題和痛點? 拼多多提出自己的使命愿景,其中最重要的有三個詞:普惠、人為先、更開放。 一個普惠是范圍的普惠,擴大電商的覆蓋范圍,讓更多人使用電商。 另一個是高性價比的普惠,用提高質量、降低成本的方式,提供更好的產品。如何做到呢?就是在信息技術驅動下,通過產業協同升級生產效率。 現在的主要矛盾是,充分發達的需求側流通側互聯網水平,和極度不發達的供給側的矛盾。未來的發展方向是,需求側引領的供給側改革。 黃崢舉了一個一千個羽絨服預定的案例,講了如何用需求改造供給側產業鏈協同,就是用需求側的半計劃經濟來推動實現供給側的半市場經濟”。 與其更好,不如不同。拼多多不是另一個天貓。 段永平告訴黃崢:快就是慢,慢就是快,用平常心來做事情會更好。……安心增加企業的內在價值,就是做好當下。 帶著去和巴菲特吃的那頓飯不白吃啊。